蟑螂 控制

認識蟑螂

蟑螂相信是人類最討厭及殺之不盡之害蟲,其外形醜陋,經常出沒於公共場所、交通工具及住家等,於環境衛生惡劣之地方更大肆出沒,令人類恨之入骨。牠們經常取食腐敗食品或食物殘餘,又常出沒於不衛生的地區。牠們以其糞便、臭腺分泌物及取食回流液等污染食品、廚具及衣物等用品。香港常見的蟑螂為美洲蟑螂、德國蟑螂及澳洲蟑螂。

美洲蟑螂德國蟑螂澳洲蟑螂
身長40-50mm身長10-15mm身長20-25mm
身體呈淺至深啡色體呈啡黑色身體呈啡黑色

蟑螂之生活習性

蟑螂為雜食性,食料範圍頗廣泛,凡人類所食之食物無不嘗試,惟最喜澱粉質及糖類食品。蟑螂性喜溫暖潮濕,具群聚性、夜行性及趨觸性。牠們夜出覓食,日間則藏匿於各處之縫隙中,以免受干擾或其他天敵之侵害;但在受到驚擾或在棲身場所之族群密度過高時,白天亦可發現。然而亦有少數種類是白天活動者。蟑螂具有趨觸性,故當其棲息時,多隱身於牆、櫥櫃、抽屜、傢俱之空隙裂縫內。蟑螂之取食過程中,時常嘔出部份消化之食物及邊食邊排其糞便之習性,嚴重影響環境衛生,而且其具有臭腺,能分泌臭液,被爬過之食物即留下極難聞之臭味,此乃令人討厭蟑螂之主要原因。

香港常見的蟑螂

德國蟑螂

德國蟑螂原產地為歐洲,目前分佈於全世界,為家居性蟑螂中最小型者。雌雄成蟲之翅均發達,每一雌蟲一生可產卵鞘4至9個。鞘內之卵並排呈二列。每一卵鞘所含之卵數平均約38個。卵發育期間,由雌蟲將卵鞘夾在腹部末端,直到卵即將孵化時,卵鞘才脫離母體。卵孵化成若蟲後,脫皮5次才變為成蟲。若蟲期通常約8週至12週。在25℃下,成蟲之壽命為95~142日。

美洲蟑螂

美洲蟑螂一般住在家內,最多且最活躍之種類,其觸角長度超過體長;雌雄成蟲之翅甚發達,超過腹部末端。性喜溫暖潮濕,常棲息於廚房、餐廳、潮濕之地窖或牆腳之縫隙。美洲蟑螂每一雌蟲一生可產15~84個卵鞘,卵鞘形似荷包或扁豆。每一卵鞘含14~24個卵,通常為16個,排成兩列。卵期約一個月,在26℃下之若蟲期約300日。若蟲因環境條件之不同,脫皮9至13次。美洲蟑螂成蟲壽命在個體間之差異很大,從100日至800日不等,平均為450日。

澳洲蟑螂

澳洲蟑螂為常見之家居性蟑螂,數量較美洲蟑螂為少。雌雄成蟲前後翅均發達。澳洲蟑螂生活習性棲所與美洲蟑螂類似。雌蟲一生可產20~30個卵鞘,卵鞘較美洲蟑螂為長。卵期約40日,若蟲期約一年,成蟲之壽命亦約為一年。

蟑螂疾病傳播對人類的危害

從住家環境採得之蟑螂體上,確實可分離出病原微生物,但牠們是否是病原的媒介者,則仍受爭議。柯氏曾發現蟑螂與食料接觸及遺留排洩物而傳佈疾病。霍姆斯與尼爾森之試驗顯示,德國蟑螂取食含有細菌之食料後,再給以無菌之食料,能將所攜之細菌遺留於該食料上。隆費羅曾檢察蟑螂之胸部、足部及口器等處,發現有多種球菌及桿菌附著在上面。巴博亦報導,美洲蟑螂攝取染有霍亂病人之糞便後,能藉糞便染及食料。麥可菲也在美洲蟑螂腸內發現肺結核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等細菌以及赤痢變形蟲等之包囊(cyst)。其他許多學者之研究指出,由蟑螂糞便中尚能找出蛔蟲、絛蟲、血吸蟲及鉤蟲等寄生蟲之卵。羅素及魏里斯證實,有18種居家蟑螂能傳遞病原菌。美洲蟑螂、東方蟑螂及德國蟑螂亦成為某些寄生蟲之中間寄主。蟑螂為過敏原之攜帶者,為住家中引起過敏之普遍來源,體質敏感的人吸入或攝入蟑螂的過敏原時,會產生過敏反應。

精緻的蟑螂防治方法

蟑螂是現代居家環境中令人最感困擾的一類害蟲,一般住宅稍不留意整頓,就可發現牠的蹤跡。防治蟑螂的治本方法即首重環境衛生,然而受到諸多因素之影響,通常很難完全做得到,因此藥劑防治便成為絕佳的輔助工具。就目前而言,對蟑螂之綜合防治最實用的治標方法是殘效藥劑噴灑後進行驅出效果處理,再配合餌劑施放。要真正驅趕蟑螂入侵,時刻保持家居清潔是必要因素。